目前分類:媽媽耍感性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離女兒去上幼兒園前一個月的現下, 想將這短短三個月品嚐全職媽媽的味道留篇文章. 未來, 也許再也沒有機會與她如此的朝朝夕夕. 這些時刻, 相對於整個生命而言是如此短暫輕薄地不易察覺.

 

初初, 自職業婦女退下扮演全職媽媽&家庭主婦, 有挺多衝擊. 說到底, 應是全職主婦那種不求回報地服務家人精神, 太聖人... 在長時間育兒沒有空間轉移下, 心力交瘁著.

(新鮮主婦的blue)

 

但, 這只是過程. 我正在過的一個過程.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開玩笑和騙人, 有什麼不同?

多年前小姪子曾經問著當時仍很年輕的我. 但這問題在我這個年紀, 依舊無法回答.

 

我和先生對彤都有一種共識. 答應孩子的事絕對做到, 做不到的事, 我們也不會去承諾.

這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可我不懂許多人總是會對孩子講一些不可能的事. (就是開玩笑)

大樓管理員北伯: 彤彤~ 妳手上的多多給北伯喝, 北伯帶你去溜滑梯好不好?

某人:來~ 和阿姨回家好不好? 阿姨家有好多玩具 

嘿~ 我是聽得出這只是句玩笑,但看孩子認真考慮的眼神,我心理總盤算該如何向她說明。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歲半的女兒, 有著令人心疼的懂事.
管教態度的背後, 媽媽有著很多的不捨, 但還是要執行
 

事例一
:
前往娘家的車上, : 馬麻~ 你幫我放. (她都坐在副駕駛座了 ><”)
ME: 馬麻在開車, 等一下再幫你放.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這篇算是媽媽的心得,也是感想, 及對遠方思念愛女爸爸做交待. 另外也彙集一些常被問的事, 所以嚴格來說也算報告.
 
彤果然沒辜負媽媽的眼光, 是個獨立孩子. 8天入學後便能笑咪咪進校園, 在沒進入教室前, 就把等會兒要說的話先講了一遍: 老師早安, 馬麻 bye bye, 馬麻上班接你啦(馬麻下班就會來接你啦)”, 最後一句是每回聽 每回心疼&欣慰.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在入學第9天後, 幾乎每天可和彤手牽手笑咪咪進校園, 進教室前對我說: “BYE BYE!” &
馬麻  大班  接泥” (媽媽下班會來接你)
這樣感心的畫面, 其實背後隱藏媽媽多少次的心律不整~
 
我發現, 開心上學的祕訣在時間.
是的. 我推算過, 彤若睡滿10個小時, 第二天睡飽飽, 心情就會好好地去上課.
就這樣, 假單親媽媽打仗的生活 ! 開跑~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頭一回和女兒分開, 是我坐滿月子, 她屆滿月, 無奈需折腰五斗米, 送去請保母照護.
還記得那個早上, 天氣陰陰冷冷透著風. 將襁褓裡的女兒交給保母後, 轉頭走出巷道, 眼淚不察覺就含在眼裡.
原來, 才認識一個月, 愛彷彿已有一輩子那麼長.
那時, 她還是什麼都不懂的人間新鮮人.
 
二歲了, 為了告別旅社保母, 建立更好的生活作息, 我毅然為她選擇幼稚園這條路. 是對的還是錯的? 答案尚未見曉.
這一次的分離, 是女兒已懂得分離的感受. 焦慮嚴格考驗著她, 她的眼淚更燒著我.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那天看一本育兒書
, 講到二歲兒的情緒問題, 讀後真的覺得作者寫的極好.
才知道很多次我在面對彤彤的脾氣時, 處理的不甚妥當.
節錄重點以下黑字三行:

爸媽在處理二歲孩子的情緒問題時, 有二個重點需要特別注意, 要讓孩子知道
第一: 感覺沒有所謂好的or壞的, 都是可以表現出來, 可以被接受的.
第二: 不論有什麼事情讓他感到生氣或不高興, 他都有能力控制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看到大家對彤便祕的關心回應… 感動的話不知該如何表達.
從看醫生那天開始, 每天心情隨著她有沒有大便在起伏.
每天都在思考, 要當一個盡責地母親, 我還能做什麼樣的努力?
準備各式軟便的食物, 我想, 總會試出幾種彤可以接受的.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真的覺得去照X光, 太可憐了. 不就是便祕嗎?? 一定要插管?
要麻醉??
不想連割三次心, 算了! 我改看中醫. 反正治便祕, 也不是一蹴可即的事, 和中醫一樣要慢療.
(為了幫彤解決便祕, 有時還真覺得自己像無頭蒼蠅)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

抱著彤離開醫院, 臉上撥不完的淚水, 懷裡躺著抽泣的女兒.
心驚地上車, 這一趟檢查流的淚, 是當了母親之後, 最割心的淚.

因為彤的嚴重便秘, 按醫生排定要去照腹部超音波& X光.
根據每回上醫院彤的不耐久候, 今天泡了瓶牛奶, 帶了本巧虎打發等待.
等待, 在X光室前. 看著每個排隊更換X光衣的人, 眉頭緊鎖.
等侍, 在每次唱名時, 落空. 不斷撈小孩.. 看故事… 不能走遠, 就怕missing.. 黏著的困頓.
牛奶不喝, 書也不看.. 半小時過去. 算了!! 先去4樓照小兒超音波.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午休後的神智應景著天氣表情, 黏黏膩膩地恍惚.

手機來電顯示閃著保母來電, 隱隱然地慌亂在心裡一閃

我接起電話, 果不其然, 女兒發燒夾帶番. 

保母鮮少因感冒來電, 若不是事態嚴重.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哎.. 我只能說, 你離乖巧真的很遠 很遠了...

那隻壞手還在那裡迴...

做不完的家事, 就是這麼來的.. 看看客廳, 老爺還很爽地在看電視..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我懶得搬了.

整年度的抱怨, 整年度的文章. 有興趣的 請按 這裡 去 "彤彤看世界" 無名舊家吧.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Jan 10 Wed 2007 17:03
  • 便祕

老爺這回去大陸2. 第一天晚上, 便遭逢彤彤半夜罵罵號
彤睡到12:00, Orz的姿勢趴在床上狂哭, 像是一隻狂哭的小馬.

我怎麼惜, 怎麼哄. 還是哭的涕泗縱橫, 肝腸寸斷

到底怎麼了? 愈哭我愈心慌….    

最後, 答案在陣陣屎味中揭曉. 是便祕 

這次的哭泣
, 讓我徹頭徹尾理解爸爸用手挖屎的心情了
那種夾雜著吶喊的哭聲, 哭的讓人心慌+不捨.     
聽起來很像在求救似的…”媽媽我好痛, 媽媽我不要”. 
~ 家有便祕兒就會懂我的心.

還好有些前輩的建議, 這回我用棉花棒沾些屁屁霜以刺激輔助. 2週以來
彤每每和黃金先生約會後, 尿布上都有觸目的血漬
我知道便祕已讓她肛裂. 也難怪她暴哭.

上回老爺挖屎後, 軟便水果已經狂餵. 她的接受度也還不錯呀. 但怎麼不見起色?? 
我不想捉她去灌腸呀….

這種哭聲, 這種黃金硬度, 我再也受不了了!!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對於彤丟奶嘴的不受教, 我曾感, 真的一點當媽的尊嚴都沒有.
後來再想, 難道當媽的尊嚴是來自小孩怕不怕妳?
小孩怕你, 表示自己很有尊嚴嗎?
小孩怕我, 這樣我會比較高興嗎?

每個女人當了媽, 為了孩子, 會自動升級成教育家.
對於教養, 有著各自的偏執, 有的不讓孩子接觸電視, 有的吃飯一定要乖乖坐在椅子上, 有的規定9:00一定要睡覺.
對於孩子生活習慣或者說是人格的養成, 與其說她們偏執,不如說是對某種論調的信仰, 是無關對錯的.

或許旁人眼中, 對彤我過於放任. 她凌辱老木, 完全是我自取其辱.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 Sep 15 Fri 2006 23:54
  • 發燒

先說明, 這是一篇分享文+回憶文+懺悔文. 彤目前頭好壯壯(那個包也壯壯)

話說那日拎彤去參加朵的生日轟趴時, 在朵媽家我說了一句: 其實我還蠻驕傲, 彤10個月了, 才發燒過一次.
西的!! You got it! 結果就是我嘴賤, I got it. 彤當天晚上就給我吐糟, 發燒.
還燒到39.9!!
雖說發燒不是很嚴重的事, 但普天之下的母親, 沒有不為自己孩子發燒, 心情可以淡淡面對..
母親的心情, 是沉重.

半夜發燒不適狂哭的彤, 不願放在床上躺冰枕, 我只好把冰枕放在手肘上,
讓她枕著. (手很凍呀…)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這是一篇出自康健的文章(我好愛康健雜誌),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了.
看過的人, 就當複習; 沒看過的人, 就當分享~

作者:賓靜蓀    出處:康健 第052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該如何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

你大概很熟悉這個情景:擁擠的公園遊樂場,女兒正預備從溜滑梯上溜下來,卻被另外兩個孩子擠開,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裏;沙坑裏,兒子一轉身,小鏟子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他眼帶憤怒、責難,卻開始向你求救。

你即使再講求禮讓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自己的孩子據理力爭,甚至寧願他負人,也不願他被人欺。你開始懷疑,「為什麼我女兒那麼沒自信,連對這矮她半個頭的小孩都沒輒?」「為什麼我兒子那麼畏縮,不能理直氣壯地自己去把玩具搶回來?」你擔心,三歲時無助的眼看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到30歲會不會把大好的工作機會拱手讓人?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這種強悍地把別人推開的自我中心特質,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斬獲?這就是所謂的「自信」?    

真假自信
德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學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顧推開別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許能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事業、一輛賓士車、存款、股票足夠用到下輩子,但這些外在的成就並不等於自信。這樣的人愛吹噓,表現出掌控大局的氣勢,實際上卻經常不滿足,有錯總怪罪別人。這是一種虛假的自信。   

德國的專家們認為有真正自信的人,能自我反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而且承認自己的錯誤,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他堅持自我,能在重大時刻(不論涉及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他討人喜歡,很少陷入恐懼,不訴諸暴力,不易上癮。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自信的形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安全感,」德國海德堡兒童/青少年心理分析治療師荷柏格(Renate Hoerburger)表示。自信不僅代表深信自己能充分發揮,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意,同時也需要被周遭的人接納,希望別人尊重和肯定自己的成就。當一個人的自我觀感和別人對他的印象沒有衝突時,自信就油然而生。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如何協助孩子辨識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德國的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行為生物學家都一致建議,要讓孩子自信、快樂的成長,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戰三大原則缺一不可。當然,父母不可能、也沒必要每天都戰戰兢兢的恪遵這三大原則。重要的是,這三大原則在每天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同理心——親子關係的基石
人類辨識自己的第一面「鏡子」,就是他的父母。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嬰兒就從父母的臉龐和反應上,辨認出自己,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映」。孩子發出「ㄅㄦㄅㄦ」的聲音,就回以「ㄅㄦㄅㄦ」;孩子咧開嘴,就報以笑容;孩子感覺孤單,就把他抱起來安慰他,感覺無聊,就逗他玩、讓他高興,餓了,就餵他。孩子慢慢從這些互動中學到「我很有價值,如果我很無聊、餓了,有人會來照顧我。」  

 嬰兒透過和父母的親密接觸,開始認識周遭環境,學習表達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嬰兒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覺,並適當的回應,就能教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主動表達。透過不斷重覆、可預期的互動,孩子(即使還在襁褓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很希望了解自己。建立了這層信任,孩子就知道自己有能力表達感覺,而且能讓自己的需求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躺在搖籃中的寶寶哭了,是需要安靜?是害怕?還是希望被抱起來?是尿布濕了?累了?還是真的餓了?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適當的反映出來,或者成人做出一種嬰兒不能理解的反應,嬰兒對自我的認識就會扭曲。「試想,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塞進母親的乳頭或奶瓶、奶嘴,小嬰兒就在懷疑中學到,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吃』來回應,」德國弗萊堡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Gabriele Haug-Schnabel)提醒。   

當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時時相符,但是為求得片刻安寧而塞住他嘴巴,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郝斯娜柏建議,父母只要聽從自己的同理心、花點時間,就能了解孩子的「語言」,並幫助他表達自己。因為「兒童發展的每一大步,不會憑空而來,是植基於每一天的練習,」她強調,父母的日常行為和活動,足以影響孩子的期望、經驗、情緒。   

明確的界限——聰明父母的秘密
孩子成長到兩歲,自我漸漸成形,開始挑戰成人的權威。透過不斷問問題、主動密集的衝撞既訂的規則及體驗其後果、挑釁大人的反應,孩子才能找出那個年齡典型的行為空間。德國立科堡的教育顧問柏華格(Hans Berwanger)表示,他需要「父母定出界限」那種「爸爸媽媽最偉大」的感覺。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底線到哪裡。   

這個答案要具體簡明。不論是擴大他活動空間的「可以」,或明確的禁令「不可以」,都必須前後一貫。只有設定一貫的、清楚的界限,才能幫助孩子適應他周遭的環境,而且提供一種「有些規定永遠必須遵守」的安全感。   

每個兩歲小孩都覺得按鈕打開爸爸的CD音響夾再關上是一大樂趣。如果有一天爸爸大吼禁止,隔一天卻又只在一旁搖頭嘆氣,孩子就會懷疑,「他到底讓不讓我玩?」結果反而導致孩子不斷的開開關關,直到他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止。柏華格表示,其實不需輕打小孩手指(以示處罰)、不須爭吵也不須吼叫,只要簡短、堅定的「不可以」三個字,加上一句解釋的話就足夠了。如果孩子不理解或沒有行動,就直接把他抱走。必要時,每天都做同樣的動作。   

父母設下清楚且一貫的界限,同時也傳遞了大社會的規範和法令。在家庭中的約定愈清楚、愈可預期,孩子日後進入幼稚園、學校、職場,就愈有自信和他人相處。他會因為想多了解、積極參與,而主動去找界限、結果、原因,柏華格認為這種透過體驗得來的「理解」,不但提供安全感,也能保護孩子對抗無助感。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平衡點的拿捏。設定界限並一以貫之,更是對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驗。不但要收,同時也要放,容許孩子實驗的行為空間。父母如果連一點小事都不讓步,也陷入另一種極端。設定界限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父母愈有自信,面對孩子就能愈清楚、明確。   

挑戰——我「做」故我在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個字了。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這個意願,並且協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藉以學習自己做決定,同時採取行動。   

父母最擔心孩子會受傷,尤其在運動玩耍時。「別絆倒了!」「小心別摔跤!」「你這樣會撞到,很痛喔!」父母總是先預期那個最嚴重的後果會發生,這層擔憂反而讓孩子不確定,結果真的摔了一跤。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在她的新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中,苦口婆心地請父母克制自己的憂懼,「先提醒危險所在,然後提供解決方法,只在孩子的行為太過冒險時才插手介入。」重要的是提醒孩子:「這裡很滑喔!」「注意!有塊大石頭!」「慢點!這裡很陡!」但把決定權留給孩子。這樣會讓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適應變動的世界。   

自己嘗試過的經驗、自己主導的發現都能促進孩子發展,而且這種方式不用花一毛錢。當然,大人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等待是值得的。   

看一個四歲的小孩削紅蘿蔔、拼裝電動火車軌道,父母可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忍住不插手。但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拿把小刀在手上,而是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棒、很有用,因為他可以大聲宣稱「今天我煮飯了!」在那等待、焦急的五分鐘裡,孩子可能經歷兩段軌道兜不起來的挫折,以及終於完成的那份喜悅。   

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創造了一些事,在過程中發揮了一些影響,尤其是那種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容易的情況。他必須先考量,「我要採取的那種方式會產生什麼效果。」這個方式就是自己找的、試過的,必要時還可以再複製一次。然後他就會一直記得這個成功的經驗。孩子會擁有一種很好的感覺:「我參與了好多事,我還想再去體驗新的事物,而且別人也會把我當成夥伴,我有貢獻,有影響力,我知道怎樣找人幫忙,我很棒。」   

但所謂的挑戰並非意味父母強加給孩子新的挑戰,揠苗助長只會埋沒真正的興趣。郝斯娜柏勸告父母不要急躁,不要硬把孩子往某個方向拉扯,要有耐性和注意孩子的反應。「只因為你懷疑你的四歲孩子還不會畫畫,便每天硬塞給他一張紙和彩色筆,是沒有用的,」郝斯娜柏指出,有些孩子喜歡在腦中畫,有些喜歡講故事或堆積木。「刺激孩子代表支持他的各種活動,而非硬塞給他一些東西,每個孩子都能發展出自己的想法,大人只要耐心等待。」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負擔。父母需要的,就是對孩子自我發展能力的信任。孩子能感受到這份信任,就更有自信,就更清楚知道「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快樂的成長。這就是德國專家們異口同聲,呼籲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的自信。   

帶著這份自信重回沙坑,重點就不在於你的孩子有沒有搶回那把小鏟子,而在於他如何面對因此而產生的內在情緒改變,而採取一種他認為妥當的態度或行為來因應。也許,德國的教養哲學、風格、方式存在著文化和個別差異,但是卻提供台灣父母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和反省。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4-6個月寶寶一天的飲食範例
流質食物階段

食物型態:由流質漸漸轉為半流質

每日副食品餐數:1~2回

奶水餵養次數:4~5回

新嘗試:米糊、麥糊、及各種果汁、菜汁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Feb 09 Thu 2006 09:43
  • 墜地

初四中午, 去老公阿嬤家吃飯.
走出門, 好感動.. 過年至今, 我終於看到天空了耶… 藍天白雲的那種.
關了好久呀~

屏東的天氣真的很夏天, 讓我好想去海邊走走.
來阿嬤家吃飯有一桌, 約18人. 大家圍著桌, 很過年.
雖說和一堆不熟的親戚fix在一起, 亂”監介”的, 但我可以省煮一頓午餐 ^^”

Daphn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